春节要吃饺子吗?春节吃饺子有什么寓意?
春节文化复杂,有多的习俗和禁忌。想了解春节的内容吗?春节在每个华夏儿女的心中都是重要的,是每年开始的节日。点击乾缘堂易学网2022年春节专题,了解春节的习俗内容吧。
春节要吃饺子吗?
春节过年吃饺子,是我北方的习俗,但南方地区也会吃。
饺子,古称“角子”,北方年夜饭有吃饺子的传统,但各地吃饺子的习俗亦不相同,有的地方除夕之夜吃饺子,有的地方初一吃饺子。三十晚上北方人不吃饺子,会觉得没有过年的气氛。北方一些山区还有初一到初五每天早上吃饺子的习俗。吃饺子是表达人们辞旧迎新之际祈福求吉愿望的特有方式。
春节吃饺子有什么寓意?
春节吃饺子,意味着更岁交子,被认为是大吉大利。另外,饺子形状像元宝,包饺子意味着包住福运,吃饺子象征生活富裕。
出门吃饺子是盼团圆的意思,取平安团圆之意,也含有希望早日归来之意。北部有一种习俗,逢年过节,迎亲待友,总要包顿饺子吃。大年初一,全家人拜罢年,便围坐在一起,边包饺子边聊天,山南海北,无所不谈,不时引来欢声笑语,大有其乐无穷之意。
春节还能吃什么传统食品?
一、年糕
年糕属于农历新年的应时食品,有红、黄、白三色,象征金银。一种用黏性大的糯米或米粉蒸成的糕,在南方有过年吃年糕的习惯,甜甜的粘粘的年糕,象征新一年生活甜蜜蜜,步步高。春节吃年糕,“义取年胜年,籍以祈岁稔。”寓意万事如意年年高。年糕的种类有:北方有白糕饦、黄米糕;江南有水磨年糕;西南有糯粑粑;台湾有红龟糕。汉代杨雄的《方言》一书中就已有“糕”的称谓,魏晋南北朝时已。贾思勰《齐民要术》记载了制做方法。明、清时,是糕已发展成市面上一种常年供应的小食,并有南北风味之别。北方年糕有蒸、炸二种,南方年糕除蒸、炸外,尚有片炒、汤煮诸法。
二、汤圆
南方的元宵节庆食品叫做“汤圆”,在江苏,上海等地,大年初一早晨都有吃汤圆的习俗。元宵节,道教称之为“上元节”。据元代伊土珍《(女郎)环环记》引《三余帖》记:嫦娥奔月后,羿思念成疾。正月十四日夜忽有童子求见,自称为嫦娥之使,说:“夫人知君怀思,无从得降,明日乃月圆之候,君宜用米粉作丸,团团如月,置室西北方,叫夫人之名,三夕可降而。”羿如法而行,嫦娥果然降临。可见元宵节吃元宵,是取“团团如月”的吉祥之意。清代康熙年间朝野盛行“八宝元宵”、马思远元宵。民初年还有袁世凯因元宵与“袁消”音同,故下令禁喊元宵之事。
三、春卷
春卷也叫春饼,立春吃春饼是一种古老风俗。晋代已有“五芋盘”即“春盘”,是将春饼与菜同置一盘之内。唐宋时立春吃春饼之风渐盛,皇帝并以之赐近臣百官,当时的春盘極为讲究:“翠缕红丝,金鸡玉燕,备極精巧,每盘直万钱”。民间也用以互相馈赠。吃春饼的食俗也影响了兄弟民族。耶律楚律随成吉思汗征西域时就曾命厨师作春盘,并作诗日:“昨朝春日偶然忘,试作春盘我一尝。本案初开银线乱,砂瓶煮熟藕丝长。匀和豌豆揉葱白,细剪萎蒿点韭黄。也与何曾同是饱,区区何必待膏梁”。如今在闽南等地区,还有着春节吃春卷的习俗。
- 上一篇:晚年时柱运最好命 越老越有福气
- 下一篇:甲子年太岁是谁,甲子太岁金辨大将军传略